创新“提、办、评”全链条机制确保代表建议“两个高质量”
文章字数:2252
文章浏览数:
□ 王武臣
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创新构建“提精、办实、评准”全链条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代表建议提办工作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答复轻落实、重程序轻实效”难题,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旬阳模式”。
“提精”:四化赋能锻造高质量建议。一是系统化培训人大代表。换届后,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对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全员履职培训和年度分类培训,为代表订阅《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人大报刊,把宪法法律、代表履职作为培训重点,不断强化代表的法律意识、代表意识和履职意识,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二是立体化搭建履职平台。把畅通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渠道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的基础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市人大代表之家、镇村代表联络站,并为履职成效较好的先进代表创设特色“代表会客厅”,打造覆盖城乡的标准化履职阵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意收集枢纽。除融合开展各类家站平台活动外,“家站厅”重点以收集民意、民生事项为主题,开展接待选民、知情议政会、“局长进站”等活动,让群众、人大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确保代表知情知政。三是数字化赋能民意收集。以“小切口”为突破,结合代表线上线下履职实践需要,创新推行“民呼我应”机制,通过“二维码”扫码留言,实现群众诉求“掌上直达”,开通“代表随手拍”移动终端,建立民生问题图文即时报送通道,实现全天候民意收集。两大数字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蓄水池”,确保代表获取民情民意的源头活水。四是标准化规范建议提出。制定《旬阳市人大代表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指南》,通过“正、负清单”明确选题范围,确定“学、听、思、查、研、写”六大方法步骤,进一步加强对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指导,使建议内容紧扣民生所盼、精准对接发展所需。
“办实”:四项机制提升办理质效。一是建立“小微急”建议快速响应机制。出台《“小微急”代表建议办理办法》,丰富代表日常履职形式,引导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加迅速便捷高效关注并推动群众身边“小问题”“微民生”“急事情”的解决,将受理、交办和办理时限进行了大幅度压缩,彰显“小微急”代表建议的“小、快、实”的优势。二是建立重点建议办公会机制。对每年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重点建议,由承办单位的分管副市长领办,通过召开市长专题办公会等形式,坚持“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反馈”的“三联系”制度,确保办理全过程的代表知情权、监督权。各承办单位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台账并对办理事项作出承诺,把工作重心放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确保代表建议实质性办结,不断提升建议办理的“办结率”“办成率”。三是建立跨领域建议协同办理机制。针对跨领域复杂事项,按照“主办牵头+协办配合”的要求,明确主办单位全权责任,密切与提出建议代表的沟通联系,合理制定建议办理“三定方案”,建立协办任务承诺制,协调统筹部门间资源调配,有效解决多头管理导致的推诿难题,使民生诉求响应进入快速通道,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四是建立“两线”督查督办刚性约束机制。实行党政督查督办与人大跟踪督办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督办内容,按照“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落实闭环督查督办,坚持问题导向,每年在代表建议办理期限内,由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开展两次专项督查,并以通报形式将办理情况反馈各承办单位,对未按要求办理完毕的单位实行“白、黄、红”三色管理,确保代表建议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办理工作实施跟踪监督,通过定期督查通报、开展专题视察、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办理,一般建议由常委会各工委对口督办,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同时,每年开展一次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项视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看、听、问、查”方式,实地查看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对办理效果不佳的,现场向承办单位提出督办意见。
“评准”:正反评价激发内生动力。一是“背靠背”网上评价。加强信息化应用,代表建议全程在网上同步操作,通过“旬阳智慧人大”系统开展代表建议线上“背靠背”评价,提出建议代表通过手机终端,对建议办理“态度满意度”和“结果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并将代表建议与办理结果同时在相关网站及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上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的阅卷和评判,推动建议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二是“面对面”二次交办。对代表评价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召开“知情议政会”,组织提出建议代表和承办单位面对面沟通,承办单位向代表详细说明情况,代表向承办单位提出问题或询问,对代表仍未满意的建议进行二次交办。本届以来共对13项代表建议进行了二次交办,推动代表建议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换届以来,市镇两级共提出代表建议3418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8.6%和98.3%。一大批群众关切教育、医疗、就业等急难愁盼的民生事项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中的发展难题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渠道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旬阳焕发勃勃生机,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证明,代表建议提办工作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又是检验代表履职能力和政府执政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真抓实干,方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系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创新构建“提精、办实、评准”全链条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代表建议提办工作存在的“重数量轻质量、重答复轻落实、重程序轻实效”难题,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旬阳模式”。
“提精”:四化赋能锻造高质量建议。一是系统化培训人大代表。换届后,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对市镇两级人大代表开展全员履职培训和年度分类培训,为代表订阅《民声报》《法治与社会》等人大报刊,把宪法法律、代表履职作为培训重点,不断强化代表的法律意识、代表意识和履职意识,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奠定理论和思想基础。二是立体化搭建履职平台。把畅通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渠道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建议工作的基础工程,建好管好用好市人大代表之家、镇村代表联络站,并为履职成效较好的先进代表创设特色“代表会客厅”,打造覆盖城乡的标准化履职阵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民意收集枢纽。除融合开展各类家站平台活动外,“家站厅”重点以收集民意、民生事项为主题,开展接待选民、知情议政会、“局长进站”等活动,让群众、人大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确保代表知情知政。三是数字化赋能民意收集。以“小切口”为突破,结合代表线上线下履职实践需要,创新推行“民呼我应”机制,通过“二维码”扫码留言,实现群众诉求“掌上直达”,开通“代表随手拍”移动终端,建立民生问题图文即时报送通道,实现全天候民意收集。两大数字渠道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民意“蓄水池”,确保代表获取民情民意的源头活水。四是标准化规范建议提出。制定《旬阳市人大代表提出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指南》,通过“正、负清单”明确选题范围,确定“学、听、思、查、研、写”六大方法步骤,进一步加强对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工作指导,使建议内容紧扣民生所盼、精准对接发展所需。
“办实”:四项机制提升办理质效。一是建立“小微急”建议快速响应机制。出台《“小微急”代表建议办理办法》,丰富代表日常履职形式,引导代表在闭会期间更加迅速便捷高效关注并推动群众身边“小问题”“微民生”“急事情”的解决,将受理、交办和办理时限进行了大幅度压缩,彰显“小微急”代表建议的“小、快、实”的优势。二是建立重点建议办公会机制。对每年市人大常委会确定的重点建议,由承办单位的分管副市长领办,通过召开市长专题办公会等形式,坚持“办前沟通、办中协商、办后反馈”的“三联系”制度,确保办理全过程的代表知情权、监督权。各承办单位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台账并对办理事项作出承诺,把工作重心放在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确保代表建议实质性办结,不断提升建议办理的“办结率”“办成率”。三是建立跨领域建议协同办理机制。针对跨领域复杂事项,按照“主办牵头+协办配合”的要求,明确主办单位全权责任,密切与提出建议代表的沟通联系,合理制定建议办理“三定方案”,建立协办任务承诺制,协调统筹部门间资源调配,有效解决多头管理导致的推诿难题,使民生诉求响应进入快速通道,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加灵敏。四是建立“两线”督查督办刚性约束机制。实行党政督查督办与人大跟踪督办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落实情况纳入督查督办内容,按照“督查-反馈-整改-回头看”落实闭环督查督办,坚持问题导向,每年在代表建议办理期限内,由市委、市政府督查部门开展两次专项督查,并以通报形式将办理情况反馈各承办单位,对未按要求办理完毕的单位实行“白、黄、红”三色管理,确保代表建议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办理工作实施跟踪监督,通过定期督查通报、开展专题视察、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办理,一般建议由常委会各工委对口督办,重点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同时,每年开展一次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专项视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采取“看、听、问、查”方式,实地查看代表建议办理情况,对办理效果不佳的,现场向承办单位提出督办意见。
“评准”:正反评价激发内生动力。一是“背靠背”网上评价。加强信息化应用,代表建议全程在网上同步操作,通过“旬阳智慧人大”系统开展代表建议线上“背靠背”评价,提出建议代表通过手机终端,对建议办理“态度满意度”和“结果满意度”进行客观评价,并将代表建议与办理结果同时在相关网站及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上公开,主动接受人民的阅卷和评判,推动建议成果转化为治理实效。二是“面对面”二次交办。对代表评价为“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召开“知情议政会”,组织提出建议代表和承办单位面对面沟通,承办单位向代表详细说明情况,代表向承办单位提出问题或询问,对代表仍未满意的建议进行二次交办。本届以来共对13项代表建议进行了二次交办,推动代表建议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换届以来,市镇两级共提出代表建议3418件,办结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8.6%和98.3%。一大批群众关切教育、医疗、就业等急难愁盼的民生事项和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中的发展难题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渠道得到有效落实,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旬阳焕发勃勃生机,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证明,代表建议提办工作既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后一公里”,又是检验代表履职能力和政府执政水平的“试金石”,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数字赋能、真抓实干,方能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作者系旬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