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绿水间架起民意“连心桥”

——镇安县云盖寺镇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新阵地

文章字数:2267 文章浏览数:
  □ 王静 王杰
  近年来,镇安县云盖寺镇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以乡土为韵、以民生为脉,将民主协商的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在青山绿水间架起一座民意“连心桥”,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成长为基层治理的新阵地。
  沃土扎根基:听民声架起“连心桥”
  “咱们党的干部,就是要常往群众堆里扎,才能听见最实在的话。”这是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墙上挂着的一句初心寄语,也是联络站所有代表践行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联络站始终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功夫下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上。
  在村东头,一座由旧茶棚改造的清幽小隅格外热闹,这里便是联络站的“代表听你说”活动固定场地。墙上贴有“拉家长里短、聊柴米油盐、话社情民意、议金钟发展”四句标语,“石墙议事角”更是村民们日常聚集的“民主打卡地”,贴着近期的议事清单和问题解决进度表。
  每月10日,县镇两级人大代表都会准时坐在小院里,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听大家说心事、提建议。从“村口的垃圾该清理了”到“口袋公园服务设施维修”,从“下水管堵住了”到“村里的医保报销咋操作”,无论问题大小,代表们都会认真记录,一一回应。
  “家门口路灯咋不亮了,晚上出门太不方便,还容易摔跤。”去年冬天的一次“代表听你说”活动上,村民张继有语气里满是急切。县人大代表焦振乾在笔记本记下,一边安抚老张,一边联系镇供电所。当天下午,供电所工作人员就来到村里排查线路,发现是路灯老化导致的故障。第二天一早,新的路灯就安装到位,傍晚时分,明亮的灯光照亮了村民回家的路。
  创新破难题:聚民心畅通“民意路”
  “王代表,我家的农田浇水有点困难,能不能帮忙想想办法?”“曹代表,村里的文化活动太少了,能不能多组织几场演出?”在金钟村的田间地头、树荫底下,这样的对话时常发生。代表们深知,民主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要走进群众中间“听真话”。每月15日,联络站会在村委会广场、村民集中居住点等地方设立“民生服务日”站点,代表们带着笔记本、政策宣传册,与村民面对面交流。
  为了让民意诉求得到快速响应,联络站创新建立“民意速办机制”,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分为“即时办、协同办、跟踪办”三类。对于“家门口路灯不亮”“下水道堵塞”等简单问题,要求代表当场协调解决;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维修”“道路维修”等需要多部门配合的复杂问题,由联络站牵头,联合村委会、镇相关部门成立攻坚小组,明确解决时限;对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需长期推动解决的问题,建立跟踪台账,定期向群众反馈进度。
  在村委会门口,民生公示栏上采用“红、黄、绿”三色对社情民意进行研判:绿色代表“已办结”,黄色代表“办理中”,红色代表“需协调”。公示栏上不仅有问题清单,还有办理责任人、办理时限和进展情况。
  “收集——交办——反馈”的闭环机制,让群众的诉求不再“石沉大海”。今年以来,联络站共收集群众诉求27件,其中即时解决 24件,协同解决 2件,跟踪解决1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度超过98%。村民们都说:“以前有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有了‘民意速办机制’,民意有人听、难事有人管,咱们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机制赋新能:兴产业激活双循环
  破局“纸上谈兵”,金点子落地生根。“以前咱们村里开会,都是干部说、群众听,现在不一样了,咱们老百姓也能为村里的发展出主意、想办法!”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推动民生与发展双循环上的创新实践。
  每年年初,联络站都会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村民代表、企业代表开展“产业议事会”,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金牌产业”展开讨论,凝聚发展共识,让一个个“金点子”落地生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在乡村旅游发展上,联络站采纳村民和企业代表的建议,坚持“生态+康养”的发展思路,打造网红打卡地与康养金钟旅游品牌。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联络站积极谋划,联合村委会组织村民举办了“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为了让产业发展更可持续,联络站还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市场对接活动,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为村民讲解蔬菜种植、水果管护等技术,每年举办培训班10多期,培训村民300多人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联络站联合村委会集中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通过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厂有效处理群众日常生活垃圾,铺设总长850米的污水管道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彻底解决了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同时着力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使村庄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薪火续新篇:广覆盖绘就振兴图
  民主实践的生命力在于持续迭代,乡村振兴的底色需要久久为功。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自建立以来,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在固化既有成效的基础上深耕细作,推动民主治理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覆盖”延伸,从“解决问题”向“提质增效”升级,让民主之花在乡村沃土上持续绽放、结出更丰硕果。
  为了让民主实践后继有人,联络站创新建立“老代表带新代表、骨干代表带群众代表”的培育机制,挑选经验丰富的老代表与新代表结成“师徒对子”,通过“跟着学、陪着干、放手试”的实战培养模式,帮助新代表快速成长。
  每月,联络站还会定期开展“民主实践沙龙”,老代表们分享自己的群众工作技巧、议事协商经验,新代表们则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疑问和想法,大家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从“石墙议事角”的家常闲谈,到“产业议事会”的共谋发展,金钟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主实践之路,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机制为支撑,以长效发展为目标。未来,这里将继续扎根乡村沃土,不断拓展民主实践的深度与广度,书写更多“民意有回应、发展有实效、群众有收获”的幸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