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硬投资”与“软建设”
我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文章字数:75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记者 元植)11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十四五”期间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省政府深化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建立完善“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硬投资”与“软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省市县财政资金超1万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超3万个。其中,投资超1亿元的重大项目2505个,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资产和有效供给。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速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秦创原平台势能加速释放,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安排投资11.28亿元,支持“两链”融合项目567个。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13.4万个,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综合交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3888亿元,建成14条高速公路,历史性实现“县县通高速”。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枢纽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一期投用、二期接续实施,东庄水库下闸蓄水,“五纵十横”水网格局加快形成。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31所、义务教育学校5743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56个重点医疗项目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县级医院和卫生院345所。西安国家版本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开放,文化陕西底色更加鲜亮。
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累计投入政府资金1136亿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省完成造林158.5万亩,治理小流域717条,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矿山重金属污染系统治理,完成矿区生态修复130平方公里。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省政府深化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建立完善“四个一批”项目管理机制,统筹推进“硬投资”与“软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和效益。2021年以来,累计安排省市县财政资金超1万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超3万个。其中,投资超1亿元的重大项目2505个,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资产和有效供给。
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速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全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秦创原平台势能加速释放,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安排投资11.28亿元,支持“两链”融合项目567个。加快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成5G基站13.4万个,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功能,综合交通领域累计完成投资3888亿元,建成14条高速公路,历史性实现“县县通高速”。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等一批重大枢纽项目建成投用。引汉济渭一期投用、二期接续实施,东庄水库下闸蓄水,“五纵十横”水网格局加快形成。
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能力,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631所、义务教育学校5743所,省级标准化高中实现县区全覆盖。56个重点医疗项目投入使用,新建、改扩建县级医院和卫生院345所。西安国家版本馆、陕西考古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开放,文化陕西底色更加鲜亮。
强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累计投入政府资金1136亿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省完成造林158.5万亩,治理小流域717条,扎实推进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矿山重金属污染系统治理,完成矿区生态修复130平方公里。秦岭生态状况综合监管系统上线运行,全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