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陕西连续6年在国家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
文章字数:808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记者 王晓辉)“近年来,我省扎实推进‘一法一条例’全面有效实施,连续6年在国家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获得A级等次,全省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11月26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
报告显示,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肉、蛋、奶等重点品种,实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检查企业主体1.8万余家次,整改问题3.5万余个。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工作模式,构建陕西食品安全风险地图,常态化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聚焦校园、城中村、农村集市、“三小”摊点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山寨”假冒、虚假标识、以次充好、“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不断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我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公安、城管等多部门风险会商、行刑衔接、联合检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向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办结12315热线维权投诉举报33.6万件。聘请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组建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壮大社会监督力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参与人数达26万余人次,位居全国前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设“舌尖上的安全看陕西”等专栏20余个,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参与治理中感受安全、传递信任。
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食品安全不安全,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报告建议,要围绕百姓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安全问题,聚焦消费者诟病、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报典型违法案例,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努力增进舌尖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
报告显示,我省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肉、蛋、奶等重点品种,实施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检查企业主体1.8万余家次,整改问题3.5万余个。实施“月调度+季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工作模式,构建陕西食品安全风险地图,常态化推进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聚焦校园、城中村、农村集市、“三小”摊点等重点部位,深入开展“昆仑”系列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山寨”假冒、虚假标识、以次充好、“三无”食品等违法行为,不断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我省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教育、卫健、公安、城管等多部门风险会商、行刑衔接、联合检查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同向发力的多元共治格局。畅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渠道,办结12315热线维权投诉举报33.6万件。聘请网约配送员担任食品安全监督员,组建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壮大社会监督力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参与人数达26万余人次,位居全国前三。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开设“舌尖上的安全看陕西”等专栏20余个,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让群众在参与治理中感受安全、传递信任。
食品安全关系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食品安全不安全,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必须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报告建议,要围绕百姓日常消费的大宗食品安全问题,聚焦消费者诟病、群众关注度高的突出问题,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报典型违法案例,充分发动广大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努力增进舌尖民生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