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短板 补弱项 促提升 刚性法治守护野生动物
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野生动物保护“一法一办法”执法检查报告
文章字数:68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记者 王晓辉)11月26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报告指出,我省全面加强野生鸟类保护,在全省开展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行动,建立工作专班,部署6方面21项重点任务,形成全链条责任体系,制定有关鸟类收容救护、违法线索收集转办等制度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划定红碱淖湿地等13处湿地及保护地为全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大熊猫、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加快建设。组织开展秦岭川金丝猴、羚牛、猎隼、豹类等野生动物和迁徙鸟类专项调查。建设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16处,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3个。“十四五”以来累计放飞朱鹮117只,野化放归林麝24只,有序开展流域增殖放流。
我省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华北豹等众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秦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36个热点地区之一,保护任务重。当前仍存在法治宣传比较薄弱、执法监管存在短板、栖息地保护还需加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体系有待完善、基础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
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监管,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推进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要依法制定完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加大保护投入力度。尽快修订我省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完善补偿机制,简化相关手续,提高补偿标准。推动保险机构开展致害赔偿保险业务。
报告指出,我省全面加强野生鸟类保护,在全省开展全面保护鸟类和专项打击行动,建立工作专班,部署6方面21项重点任务,形成全链条责任体系,制定有关鸟类收容救护、违法线索收集转办等制度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划定红碱淖湿地等13处湿地及保护地为全省候鸟迁徙通道重点区域。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地汉中,大熊猫、金丝猴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加快建设。组织开展秦岭川金丝猴、羚牛、猎隼、豹类等野生动物和迁徙鸟类专项调查。建设秦岭野生动植物综合监测站点16处,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3个。“十四五”以来累计放飞朱鹮117只,野化放归林麝24只,有序开展流域增殖放流。
我省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羚牛、华北豹等众多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关键栖息地,秦岭是全球生物多样性36个热点地区之一,保护任务重。当前仍存在法治宣传比较薄弱、执法监管存在短板、栖息地保护还需加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体系有待完善、基础保障不足等现实问题。
报告建议,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严格执法监管,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推进秦岭国家公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捐赠、资助、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要依法制定完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相关保护规划和措施,加大保护投入力度。尽快修订我省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办法,完善补偿机制,简化相关手续,提高补偿标准。推动保险机构开展致害赔偿保险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