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陕西应在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上有突出作为

文章字数:2515 文章浏览数:
  □ 朱洞风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作出了战略部署。特别是《建议》中提到的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为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我省应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这一精神,主动作为,奋力谱写“十五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
  一、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是“十五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把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起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十五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就是要求我们深刻领会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在工作中做到既见人又见物,使二者共同作用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战略全局。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要求投资于物必须注重长期价值与安全,更加注重投资于物过程中“人”的感受。投资于物应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为目标,坚持长期主义,壮大耐心资本,提升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投资于物应更加注重公平诚信,在追求利润的同时,能给社会带来高质量就业和可观财政收入,有利于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为社会安全稳定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投资于物还应坚守社会义务与道德,在经济行为中融入法治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劳动者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劳动保护、生育休假等基本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和绿色发展。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要求投资于人必须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投资“物”,将巨量的一般劳动转化为巨量的高质量劳动,推动“人口红利”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才红利”。投资于人既要注重提升“人”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等人力资本增值方面的投入,也要注重提升人的民主法治、道德修养、人文素养、健康心理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投资于人既要回应人民群众在生活服务领域的高品质需求,也要通过加大文体娱乐等方面投入,为“人”提供幸福快乐的情绪价值,激发热爱生活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投资于人既要能够缩小城乡、地区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均衡发展,也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共同富裕,构建人人皆可受益、处处舒心暖心的发展环境,使人民在全国范围内都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注重投资于物将为我省保持较快经济增速提供充分动能
  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24年我省人均GDP约为1.38万美元,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2.5万美元的门槛,我省GDP总量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6万多亿(不考虑汇率因素)。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投资于物上有所作为。从东部发达省份发展经验来看也是可行的。GDP总量从3万亿到6万亿,广东、江苏用了6年,山东用了7年,浙江用了8年,在此期间各省固定资产投资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我省尚处在投资有效拉动阶段,无论是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还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都有着巨大的投资增量空间。“十五五”期间,我省必须聚力投资于物,坚定不移地加大固定资产投资,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总量较快增长。
  投资于物必须聚焦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战略,开展全产业链升级革命。强力引导和支持传统优势产业,采用先进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等实现生产方式变革。大力推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设施设备升级。支持商业综合体更新节能冷链设备、智能仓储系统,引导景区引入沉浸式体验设施、智慧旅游系统,鼓励医疗机构配置先进诊疗设备和远程医疗设施。推广智能高效农业装备以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与智慧化水平。
  投资于物必须瞄准产业前沿,对低空经济、算力、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果断投入。在低空经济领域,打造涵盖航空器研发制造、飞行运营、基础设施保障、综合服务的全产业链,在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农林植保、城市治理等领域拓展应用。在算力“新基建”和人工智能领域,统筹布局建设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推动“算力+产业”融合,建设行业赋能平台,促进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的深度应用。聚焦生命科学、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下一代互联网等前沿方向,规划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一批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独角兽”企业。
  三、注重投资于人将厚植我省未来发展竞争新优势
  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深刻转变的时代背景下,投资于人已成为赢得未来竞争主动权的核心战略。我省具备投资于人的强大优势。我省是科教大省和人才资源大省,潜在人才红利优势无可比拟。全省共有高校111所,在学192万多人,年毕业生44万人。现有博士和硕士授予点928个,在校研究生21万多人,居全国第5位。
  “十五五”我省必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聚焦投资于人战略,将“人”置于所有政策的核心,大力吸引人才,千方百计留住人才、成就人才,通过全面提升人的价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为我省经济行稳致远夯实基础。
  投资于人必须构筑引才育才留才用才的系统性生态。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布局,主动研究与“十五五”国家科技攻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相关的人才政策包。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积极申报和承建国家级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以国家级平台作为吸引和集聚顶尖人才的“强磁场”,争取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在陕西设点布局。设立青年科技基金,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期脱颖而出。在全省推广“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全周期”便捷服务。设立“三秦人才奖”,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才。
  投资于人必须建设宜居宜业宜创的现代化品质之城。通过城市更新把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与产业空间优化相结合,系统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升级。统筹推进“完整社区”、“智慧社区”与“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嵌入各类优质公共服务,推动社区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升级。建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构建鼓励创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生态,培育公正诚信的商业文化,为人才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作者系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