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大代表杨竣
情系黄土地 履职显担当
文章字数:1208
文章浏览数:
□ 高乐
“作为延安市人大代表,我将始终心系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为老区振兴发声,为农民增收献策,让延安的‘土特产’走向世界,让乡村的‘新动能’蓬勃生长。”在今年召开的延安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副总裁杨竣的这番话,道出了扎根黄土地、服务群众的初心。他用实干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使命与风采。
产业为笔“耕”希望 绘就振兴新图景
在黄陵县田庄镇,杨竣带领团队在国内首创“龙头企业+自有示范基地+合作社”的农业产业运营新模式,构建起“企业+商超+合作社+农户”的翡翠梨供应链体系,让农民真正共享产业红利。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杨竣推动建设了规划面积5000亩、投资1.8亿元的陕西省(荣华)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产业兴农的标杆。走进园区,3000亩标准化果园绿意盎然,5000吨智能气调库、自动化分选线等设施一应俱全,更有国内领先的“果—畜—沼—水—肥”一体化循环翡翠梨高标准示范工程——万头猪场的粪污经处理后变成沼肥,输送到果园灌溉;沼气为锅炉供能,实现污水零排放、能源自循环,形成“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的闭环。
“跟着荣华种翡翠梨,不仅在基地打工能拿工资,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一份地能得双份利。”当地农户的感慨,正是这一模式联农富农的生动写照。
民意为本勤履职 传递发展好声音
自2021年当选延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黄陵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后,杨竣充分发挥熟悉“三农”与区域经济的优势,用一份份高质量建议,为延安发展出实招、解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设施农业产业链,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杨竣聚焦产业振兴,提出《关于加快黄陵翡翠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让“小果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大产业”。
杨竣提出《关于搭建延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交易的建议》,建议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关注乡村产业融资难题,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着眼老龄化需求,带来《关于加快延安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建议》……履职以来,他累计提交10份高质量建议,每一份都源于一线调研,指向群众急难愁盼,成为推动延安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的有力抓手。
责任为帆践初心 传递温暖正能量
杨竣常说:“企业发展了,就得反哺社会。”在他看来,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人大代表,社会责任都是应有的担当。
推动企业与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深度合作,联合开展《荣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村企共建”的探索实践》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让产学研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公益“舞台”上,他积极参与星能公益基金会“星能冠军助学项目”,为乡村教育助力;在疫情期间,主动投身全国工商联“爱心接力助抗疫”公益行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杨竣始终以初心为舵、以担当为帆,在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说:“乡村振兴既是国之大计,又是民生所向,我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让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
“作为延安市人大代表,我将始终心系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为老区振兴发声,为农民增收献策,让延安的‘土特产’走向世界,让乡村的‘新动能’蓬勃生长。”在今年召开的延安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副总裁杨竣的这番话,道出了扎根黄土地、服务群众的初心。他用实干与担当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使命与风采。
产业为笔“耕”希望 绘就振兴新图景
在黄陵县田庄镇,杨竣带领团队在国内首创“龙头企业+自有示范基地+合作社”的农业产业运营新模式,构建起“企业+商超+合作社+农户”的翡翠梨供应链体系,让农民真正共享产业红利。
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杨竣推动建设了规划面积5000亩、投资1.8亿元的陕西省(荣华)现代农业园区,成为产业兴农的标杆。走进园区,3000亩标准化果园绿意盎然,5000吨智能气调库、自动化分选线等设施一应俱全,更有国内领先的“果—畜—沼—水—肥”一体化循环翡翠梨高标准示范工程——万头猪场的粪污经处理后变成沼肥,输送到果园灌溉;沼气为锅炉供能,实现污水零排放、能源自循环,形成“种养循环、绿色低碳”的闭环。
“跟着荣华种翡翠梨,不仅在基地打工能拿工资,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一份地能得双份利。”当地农户的感慨,正是这一模式联农富农的生动写照。
民意为本勤履职 传递发展好声音
自2021年当选延安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黄陵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后,杨竣充分发挥熟悉“三农”与区域经济的优势,用一份份高质量建议,为延安发展出实招、解难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求发展设施农业产业链,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杨竣聚焦产业振兴,提出《关于加快黄陵翡翠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让“小果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大产业”。
杨竣提出《关于搭建延安城乡融合要素交易市场促进农村产权交易的建议》,建议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盘活农村集体“三资”;关注乡村产业融资难题,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着眼老龄化需求,带来《关于加快延安银发经济产业园建设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建议》……履职以来,他累计提交10份高质量建议,每一份都源于一线调研,指向群众急难愁盼,成为推动延安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的有力抓手。
责任为帆践初心 传递温暖正能量
杨竣常说:“企业发展了,就得反哺社会。”在他看来,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人大代表,社会责任都是应有的担当。
推动企业与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深度合作,联合开展《荣华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村企共建”的探索实践》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让产学研融合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公益“舞台”上,他积极参与星能公益基金会“星能冠军助学项目”,为乡村教育助力;在疫情期间,主动投身全国工商联“爱心接力助抗疫”公益行动,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杨竣始终以初心为舵、以担当为帆,在服务群众、助推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说:“乡村振兴既是国之大计,又是民生所向,我会一直走在这条路上,让更多农民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