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人大:以机制创新破题 书写基层民主实践新答卷

文章字数:3220 文章浏览数:
  □ 代康位
  在秦岭深处的小城镇安,各级人大代表活跃在一条条街头巷尾、一个个农家院落、一块块田间地头,他们俯下身子听民声、迈开步子察民情、撸起袖子解民忧,成为一道动人的民主风景线。
  近年来,镇安县人大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建立了民情反映、街道议政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三项机制”,让民主更现实、更具体地扎根基层、惠及民生,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答卷。
  畅通表达渠道,让履职越来越实将民情信息转化成“幸福账单”
  “以前有想法不知道找谁说,说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现在人大代表主动来问,反映的问题真能解决!”在西环路居住的刘大爷感慨地说。他把西环路滑坡问题通过人大代表反映后,县上迅速启动了治理工程,消除了群众心头大患。“孩子上幼儿园要走两三公里,我们大人还要上班,接送太费劲!”如今,第二幼儿园改建、第五幼儿园新建项目全面完成,家长们再也不用为接送孩子上学发愁了。这些变化,正是镇安县人大民情反映机制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拓宽民意表达渠道,镇安县人大制定出台了《民情反映工作办法》,组织全县190名县人大代表每季度报送1次《民情报告单》,系统收集群众满意拍手称快的事、存在怨气心怀不满的事、现实困难需要解决的事、苗头隐患需要提防的事和存在疑惑需要说明的事,通过汇总分析形成《民情动态》向党委、“一府一委两院”反馈,为民意上传提供了更便捷、更直接的通道。
  “现在很多家长把‘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画等号,孩子情绪低落不主动沟通,咱们得先打破这种认知误区!”“孩子的心理健康不但跟学校有关,家庭的作用更关键。”……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正在围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议题进行热烈讨论。随之,一份《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十条建议》应运而生,这是镇安县人大回应群众、纾解民忧的生动体现。
  在民情处理的“后半篇文章”上,镇安县人大精准分类、闭环推进。对需上级协调的事项,以提交代表建议或专项报告的方式推动;对事关发展的县域共性问题,列入常委会议题监督落实;对群众反映的具体事项和困难,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一套流程下来,民意诉求从“纸上”落到了“地上”,让民主实践不止在于“听”,更在于“办”。
  有的代表反映城区小区管理存在短板、车位供需矛盾突出;
  有的代表反映道路改造工程进展缓慢,影响群众出行;
  有的代表反映基层农村垃圾转运处理不及时、基层医疗教育资源缺乏……
  一份份《民情报告单》承载着最真实的心声、代表着最广泛的民意。自2022年以来,镇安县人大代表累计报送《民情报告单》2055份,反映民情信息6760条,形成《民情动态》12期,党委和“一府一委两院”感知民意更加精准。同时,把群众普遍关注的义务教育“双减”、城市建设等12个专项工作纳入了人大常委会监督议题,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城区校点布局等开展了多项民意调查,推动解决城市治理、基础设施等热点难点问题181个;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为群众解决身边具体小事2816件,让群众的“幸福账单”越来越长。
  增添议政机制,让民主越议越浓将群众心声转化成“真知灼见”
  “非常感谢议政代表帮忙,我们渣家沟2.5公里水毁道路没等多久就修好了。现在路通了,我们出门方便多了!”在永乐街道王家坪社区,居民张继军提起街道议政会,言语里满是感激。这温暖的一幕,是镇安县永乐街道以议政会机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永乐镇改设街道后,没有了镇人大,街道群众反映问题便少了一条渠道、参政议政也少了一个平台。”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安县人大指导永乐街道探索建立了街道议政代表会议制度,通过基层党组织民主协商推荐、考察考核、公示审批等规范流程,选出了47名兼具代表性与履职能力的议政代表,涵盖居民、商户、基层工作者等不同群体。同时,构建了“1个代表之家、4个代表联络站、19个民情联络点”的“家站点”履职平台体系,将84名市县人大代表与议政代表全部编入其中,固定联系1260名选民和596名“片长”,让代表与群众“零距离”对接。
  “以前来接孩子,想找个厕所太难了,现在好了,新建的公厕又干净又方便。”镇安中学学生家长王女士开心地说道。2024年10月,永乐街道议政代表在走访时,多位学生家长反映,镇安中学校外没有公厕,接送孩子时上厕所极为不便,迫切要求修建一处校外公厕。人大街道工委迅速将群众诉求转交给街道办办理,街道办积极回应,争取25万元专项建设资金,协调解决7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经过紧张施工,一座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的崭新公厕拔地而起,2025年5月底正式交付使用,有效解决了学生家长接送学生时的如厕难题,家长们对此赞不绝口。
   按照制度设计,永乐街道每年召开2次议政代表会,组织代表听取街道办工作通报、专项报告,会商票选民生实事项目;人大街道工委每两个月召开1次会议,统筹开展视察调研、民生实事监督、意见建议督办等工作。从讨论社区环境整治,到审议便民服务优化方案,再到票选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每一项议程都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街道工作的“着力点”。
  自街道议政会成立以来,永乐街道的民主实践结出了累累硕果:召开议政代表大会3次、开展视察调研8次,提出意见建议122件,形成议政代表审议建议12份;票选的八亩坪村新修跨河大桥等22个民生实事项目已完成19个,3个正在推进;推动蚂蟥沟水毁道路修复、永欣紫岸群众采光问题、主城区增设充电桩等热点难点问题23件,将群众心声真正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真知灼见。
  坚持实事票决,让答卷越判越准将“为民做主”转化为“由民做主”
  民生实事怎么办?人大代表票决说了算。G345镇安庙坡岭隧道及引线工程建设现场,机械轰鸣、工人忙碌,一条崭新的引线路基蜿蜒延伸,这条承载着群众期盼的道路,是2025年镇安县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项目,也是镇安县人大以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写照。
  “以前民生项目多是政府主导,现在我们老百姓的想法也能被听到、被采纳。”提及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镇安县群众深有感触。为打破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单一化”“集中化”局限,镇安县人大建立了人大、政府“双层面”常态化征集机制。组织代表深入社区楼院、田间地头,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的需求。无论是农村群众期盼的道路硬化,还是城区居民关心的停车位增设,每一条意见都被认真记录、梳理,让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项目谋划的出发点。
  “现在民生项目选什么、建什么,我们代表投票说了算,这背后是万千群众的信任。”参与票决的镇安县人大代表刘忠平表示。经过前期广泛征集与专题论证,县、镇人大从众多诉求中筛选出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作为候选项目,经党委审定后,提交县、镇人代会进行票决。为确保票决公平公正,镇安县人大还制定了《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明确候选项目差额比例、表决方式等内容,由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最终实施项目。
  “项目进度怎么样?质量有没有保障?”这是镇安县人大代表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监督中的常问句。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县、镇人大逐项目组建人大代表监督小组,人大代表通过现场视察、查阅资料、约谈项目负责人等方式,实时跟踪项目建设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关。2024年,镇安县、镇人大票决的105个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2025年票决的108个项目目前已完成93个,其余正有序实施。
  从西口回族镇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到永乐街道办安山村至火车站路口公路路基改建工程,再到高峰镇渔坪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项目……每一个高票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让民生实事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道路通车到学校投用,从产业落地到设施完善,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的落地,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获得感,镇安县答出了一份温暖的“幸福答卷”。
  “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走深走实,是新时代交给基层人大的使命,我们要责无旁贷的践行好、发展好。”镇安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小民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三项机制”,以更实举措让民主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为县域高质量发展凝聚起最广泛的民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