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监督践初心 民生答卷暖耀州

——耀州区人大常委会视察代表重点建议办理情况侧记

文章字数:1924 文章浏览数:
  □ 高开庆
  深秋的耀州,连绵阴雨带来了丝丝寒意。近日,耀州区人大常委会组成的视察组穿梭于乡村社区、田间地头与校园医院,以“脚步丈量民生”的务实姿态,对“助力瑶曲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关爱社区一老一小”等重点代表建议的办理情况开展监督,检验着政府部门的履职答卷,也传递着人大代表为民发声的初心。
  “今年回家,村里的变化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董家河镇凤柳村村民王增茂常年在外务工,国庆返乡时,发现家门口泥泞不堪的砂石路,不仅拓宽铺成了水泥路,还安上了新路灯,两侧的松树、槐树、红叶李等绿化树整齐排列,格桑花、金鸡菊、月季花不畏惧秋雨,开得多姿多彩,农家院落也一改往日的“灰头土脸”变成了白墙黛瓦,透出洁净如新、舒适宜居的新农村面貌。“以前开车进村得小心翼翼,现在路好走了,环境也美了,饭后出来散散步,心里别提多舒坦了!”王增茂的笑容里,满是对家乡变化的欣喜。
  这份“幸福感”的背后,源于人大代表的精准发声。此前,区人大代表董娟利在调研时发现,部分通村公路存在绿化不足、管护缺失等问题,便及时提出“关于农村道路绿化建设”的建议。此次视察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拿着绿化台账汇报:“农村道路绿化是代表们关注的‘民生小事’也是乡村振兴的‘颜值工程’。我们把乡村道路绿化纳入‘千万工程’之中,联合相关单位建立‘周对接、月调度’机制,目前已完成8条通村道路绿化,种植苗木3000余株,还组建了村级管护队,确保苗木存活率稳定在90%以上。”视察组随机走进几处绿化节点,仔细察看苗木生长情况,对“建管并重”的做法给予肯定,同时提出建议:“可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在道路沿线增设景观小品与指示牌,让绿化路变成‘致富路’。”
  教育与医疗,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在北街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小学校区,视察组的目光聚焦于校内的创客室与科普馆 —— 这是耀州区首家规模化学校科普馆,馆外设计充满科技感:设计有科技长廊、壁挂式图书墙与可更换式灯箱科普知识宣传栏等;馆内以“航天员在宇宙太空漫步”为主背景,布展80余件科普展品,创客室和科普馆有3D打印、DI编程无人机、中鸣超级轨迹等设备整齐摆放。开馆至今,已有超过4000人次参观学习。在各级科创赛事中,学校科技团队屡创佳绩。
  “为落实‘加强中小学科技特长生培养’的建议,我们投入200余万元完善教育设施,开设图形编程、小瓦力对抗等特色课程,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去年已有6名学生获评市级科技特长生。视察组翻看课程表、察看学生作品,鼓励教育部门:“要持续优化课程体系,让更多孩子爱上科学、投身创新。”
  在区孙思邈中医医院,医生正通过屏幕与远在西安的一家三甲医院专家进行会诊。“针对‘有效利用区级医疗资源’的建议,我们建立了‘专家下沉+远程诊疗’机制,每周邀请3名省级医院专家来坐诊,同时也安排本院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区巡诊,今年已完成远程会诊150余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负责人说。视察组详细了解会诊流程、群众就医成本,强调:“要进一步扩大资源覆盖范围,有效利用区级医疗资源,让偏远乡镇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濛濛细雨停住了脚步。视察组来到永安路街道解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或围坐下棋、或静坐读书、或弹奏乐器,其乐融融。这里不仅设置了棋牌室、理疗室、配餐室与文娱室等,还引入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膳食供应、康复护理、心里咨询等服务,同时提供助餐、托管等服务,解决了周边200余户家庭的“一老一小”照护难题。视察组与老人们亲切交流,询问服务体验,建议社区,根据群众需求细化服务,比如增加老年人康复护理、兴趣课程,让社区成为“温暖的家”。
  据了解,耀州区第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后,区政府共收到区人大常委会转办的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51件,其中重点建议8件。截至目前,所有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已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共36件,计划逐步解决的共15件,并逐件向代表书面答复,回访率、回复率、满意率均达到100%。视察中,视察组听取了区政府和各承办单位的工作汇报,既肯定成绩,也指出“部分建议办理进度不均衡”“个别举措针对性待加强”等问题,并提出“清单化推进滞后任务”“建立长效机制”等意见建议。
  “代表建议是群众心声的‘传声筒’,办理好代表建议是政府的法定职责,更是人大监督的重要抓手。”耀州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百锁强调,下一步,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真正让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满意清单”。
  夕阳穿透云层,洒在雨后的耀州大地上,城乡各处都透着温润清新的气息。这场视察,不仅是一次履职监督,更是一次对民生温度的丈量。在人大监督的推动下,在政府部门的实干中,耀州正以一份份扎实的民生答卷,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