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中如何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

文章字数:1995 文章浏览数:
  □ 吕海龙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不断深入发展,经营方式改变的过程也是职工思想波动最大的时期。岗位的调整,人事变动,既定工作内容的变化,人事结构的重新组合,甚至分流、离岗退出……这些问题都与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家庭生活质量和亲情维系,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对国有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产生一种阻力,一种非常大的、无形的阻力。因此,企业改制中如何推动思政工作守正创新显得尤为迫切。“十四五”即将收官,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五”,如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思政工作守正创新,亟需从四个方面着力:
  引导职工与企业“共情”。改制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要引导教育职工与企业站在同一个“战线”上、一个“战壕”里,同心同向同行,形成坚不可摧的合力,而不是站在极度不友好的对立面上,带有抵触的情绪去面对改制,甚至指责、诋毁改制。要更好地顺应国有企业改制发展大趋势,鼓励职工珍惜改制带来的变化、激发的活力、提供的新平台和未来更好地发展预期,让职工明白“大河有水小河满”,从而全身心参与到新的竞聘上岗、优化人员配置中去,积极主动面对企业在业务划转、部门精简等方面的改革,与企业手挽手、心贴心站在一架战车上荣辱共进。要让思政教育激励结果转化为上升的通道和运营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杜绝“画饼”式夸夸其谈的思政教育、唱衰式所谓安慰性的思政教育。要通过打通一线生产职工与管岗的鸿沟,打通晋升通道,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梯队,让勇于创新的优秀青年职工脱颖而出,让经验丰富的中年骨干担当主力,让责任心强的老同志甘愿扶持新人,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新人。
  重大事情要有“仪式感”。企业改革重组的揭牌、新生产线点火的仪式、对离岗退出职工的欢送,对援建分流职工的慰问,对职工子女考入高校的祝贺,对困难家庭职工的帮扶慰问,对取得高规格荣誉职工的奖励和大力宣传……这些都是凝聚企业向心力,提升职工自豪感、归属感的重要途径,都需要去精心地筹划组织,具备满满的仪式感。特别是在改制中,应尊重职工的自愿选择权利,对于因企业发展需离岗退出的干部职工,因岗位调整需援建、分流到其他线路、板块,或更偏远工作场地的职工,要切实表达敬意和关爱,通过召开恳谈会、欢送会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共议企业情,共叙同事谊,以仪式感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尤其是对待离岗退出人员举办庄重、情真意切的欢送仪式,让更多年轻职工也参与到对他们的欢送中来,让每一次的欢送会都成为一次对新职工的思政教育会,从这种“大家”文化理念中,让新职工从企业发展历程,从一代又一代老职工艰苦奋斗、创业发展的动人故事中,感受创业之艰辛,汲取发展力量。甚至,可以定期通过向退休干部职工汇报企业发展成绩,征集他们对企业改革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回到原单位、原岗位,观摩改革后企业蓬勃发展的景象,通过这种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传承,形成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来自有担当有责任感企业的人文关怀,汇聚起企业传唱不衰的“春天故事”。
  学习培训赋能改制。要引导职工积极适应改革重组后的工作分工,尽快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增强对新业务领域工作的认识。要打造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要跨行业对标先进,组织职工“走出去”“请进来”交流学习,通过建立与高校的合作培训模式,巧借高校前沿领先的教学资源,开阔职工视野,为职工提供多元成长通道和发展空间。要不断延伸企业思政工作的触角,从会议室到车间、工地、生产一线,深化职工对企业改制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同时,不能简单地理解思政工作就是“说教”、讲道理,更应根据人才队伍素质,强化专业工种互补、协同联动,量身打造企业工匠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发掘职工中的各类人才,形成后备人才团队,努力提高职工获得感、成就感,营造企业工匠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要积极推进职工在职学历在干部提任、岗位晋升、定岗定薪方面的运用,明确专业人才分层分类规划的提升路径,建立技术序列、管理序列“双通道”用人发展模式。同时,要鼓励职工积极参加技术职称评聘,将以干带训、交流学习、编内借调等工作经历纳入职称评定工作年限,通过建立跨板块交流机制,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激发职工潜能,提升职工转型转岗意愿。
  构建网络思政新生态。以企业内部微信公众号、网站、抖音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为载体,构建企业网络思政新渠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工会主席直通车”,以及“团青有话说”等,形成“党委主办、工会主建、共青团共建”的思政工作大格局。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开展微党课、基层调研、团课学习相结合,传递红色教育新风,有效推动红色资源融入企业思政工作。此外,要充分利用周边企业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促进企校思政资源共享,在彼此交流中感受企业发展创新理念,增强企业发展自信心,为高质量开启“十五五”奠定“大思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