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省人大代表以实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字数:1701 文章浏览数:
  □ 王姿颐
  10月14日至17日,省人大常委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2025年省人大代表专题培训班,120余位省人大代表及工作人员参训。培训聚焦“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邀请院士、厅局负责人及高校专家授课,培训内容涵盖农业农村改革政策、数字乡村建设、粮食安全、陕西宏观经济形势等,还进行了现场教学。
  记者对参加此次培训的省人大代表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以实干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故事。
  “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积极担当作为”
  省人大代表、西安市兴鸿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鸿宾深耕猕猴桃产业27年。今年的猕猴桃采摘季到来后,其公司的销售额已超过一千万元。
  西安市兴鸿果业有限公司位于西安市周至县。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43.2万亩。当地将分散的农户纳入标准化产业体系,形成规模效应,周至猕猴桃成为区域产业名片。作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西安市兴鸿果业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即食技术应用,不断提升猕猴桃产品的消费体验,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高鸿宾提出了关于支持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倒逼种植端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回复:陕西将聚焦农产品加工七项重点任务,用足用好现有支持农产品加工各方面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倾斜,着力推广应用果品采后预冷、猕猴桃即食技术。
  在此次培训中,人大代表前往被认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进行参观,高鸿宾分享了参观后的体会。“我了解到了不同的销售渠道以及企业发展理念,为我们做强产业进一步打开了思路。果业发展需要解决种植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问题,想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在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积极担当作为。”高鸿宾说。
  “我的工作就是守着村子、盯着土地”
  榆林市靖边县海则滩镇马连坑村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里种植有6000亩玉米、2000亩马铃薯,同时还发展生猪、肉牛养殖产业等。省人大代表、马连坑村村委会副主任王茹在此次培训中获益匪浅。
  “省人大常委会邀请了省农业农村厅负责人进行现场授课,为我们解读农业政策,这对我们在村上开展工作帮助很大。我的工作就是守着村子、盯着土地,我会将学习成果分享给村上的农户,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好产业。”王茹说,“康振生院士讲授的课程让我充分认识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我会帮助村民不断加强有关方面的意识。”
  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王茹提出了关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建议。王茹认为,要及时制定、修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计划,实施三相四线入户项目,将部分急需改造升级农村电网项目的地区纳入省、市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库,尽快改造升级。
  过去,马连坑村养殖产业发展需要用到大型机械,村上的电路无法满足这部分用电需求,今年,马连坑村的电路改造开始有序推进,预计到12月可以完成改造。“人大代表的身份是荣誉也是责任,我会结合本职工作,关注农民所需,及时为他们发声。”王茹说。
  “让乡村的产品走出大山,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
  省人大代表、安康市岚皋县四季镇三彩阁农家乐负责人王三翠依靠烹饪技艺,兴餐饮、办民宿、开工厂,成功打造“巴山样子·杨家院子”农家乐样板。
  王三翠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创建2000亩油菜、辣椒、香椿等原料种植基地,投资3200万元建设标准化食品加工厂,先后带动1800余人增收,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浙江大学教授袁康培讲授的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振兴的课程很受欢迎。“数字化与品牌化相互依赖、相互赋能。打通农产品—农商品—农礼品增值链,大力发展农业品牌经济、乡村数字经济,可以让农业品牌活起来。”这些内容让王三翠印象深刻。
  “现在,三彩阁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形成了集餐饮、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靠山吃山,我们要不断学习先进理念,让乡村的产品走出大山,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起来。”王三翠说。
  培训结束后,代表们纷纷表示,培训内容“接地气、有干货”,既明晰了乡村振兴政策方向,又通过现场教学直观感受了农业科技活力,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履职实效,更加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以更实举措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