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砺初心 实干践使命

——人大代表李胜元的定边振兴答卷

文章字数:2373 文章浏览数:
  □ 崔琳
  金秋时节,定边的山梁上,荞麦花海翻涌着金色的麦浪;城边的盐湖里,澄澈的水面倒映着蓝天与白云。这片被称为“三边”的古老土地,既有着“中国荞麦之乡”的丰饶,也承载着生态脆弱的隐忧。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县长李胜元就扎根在这里,他的脚步始终穿梭在田间地头与项目一线:不是在调研民情,就是在解决难题;不是在论证方案,就是在督办落实。从啃下历史遗留的“硬骨头”,到推动产业发展的“新引擎”,李胜元用实干与担当,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承诺,一笔一划地写在了定边的大地上,也写进了百姓的心坎里。
  “要让定边的产业‘活’起来,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这是李胜元常挂在嘴边的话。刚到定边不久,他就跑遍全县20个乡镇,摸清了“资源大县”却“产业不优”的症结,随即带着招商团队开启“奔波模式”:赴江苏谈风电项目,去广东对接储能技术,到山东引进制造企业,用“只要企业有需求,我们随叫随到”的“店小二”服务,打动了一个又一个投资者。2023年至今,定边签约项目84个、总投资超千亿元,中材风电叶片从“图纸”变成“产品”,正信铝业边框生产如火如荼,中钠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项目落地生根……产业园区成功升级为“省级特色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边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连续三年居榆林市第一,2022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5%,固 定 资产 投 资 年 均 增 长15.2%……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和团队无数个“连轴转”的日夜,更是定边产业振兴的“加速度”。
  “水患不除,百姓难安;饮水不甜,日子难甜。”定边人都知道,每到汛期,县城南部和八里河的洪水总让下游的百姓提心吊胆。李胜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邀请水利部黄委会专家多次来定边,踩着泥泞勘察河道,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最终拿出了“县城防洪+八里河流域治理+雨污分流”的“三位一体”方案。为了争取支持,他跑省进京多趟,硬是把项目挤进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大盘子,争取到榆林市未来5年每年2亿元的投入。如今,城南防洪工程的挖掘机正在轰鸣,雨污分流管道在地下延伸。更让百姓开心的是,他还为定边落实了2400万立方米引黄取水指标,13.8亿元的供水综合项目建成后,三分之二的定边人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清甜的黄河水——“以前的水又苦又涩,现在黄河水甜到心里头!”村民王大叔的话,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历史遗留问题不解决,百姓心里的‘疙瘩’就解不开。”面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老难题”,李胜元没有回避,而是牵头组建专班,以“依法依规、一抓到底”的决心攻坚:南北大街拆迁的“堵点”打通了,金得雨公司安置的“难点”化解了,小吃城纠纷的“痛点”抚平了,14件长期悬而未决的“老疙瘩”问题全部落地;投资1.61亿元建成市场路、胜利街等5条城市主次干道,投入6700万元推进5条“断头路”打通工程,目前新华街中段已开工建设;更让4400余户群众喜笑颜开的是,75个小区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加快解决,老百姓终于拿到了盼了多年的不动产证。这些务实之举,不仅疏通了“民心堵点”,更让“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在解民忧、纾民困中愈发鲜明。
  “定边人盼了一辈子,终于能在家门口坐上动车、飞机了!”2024年6月,当“复兴号”动车组缓缓驶进定边站,站台上的老百姓自发鼓掌欢呼。谁能想到,为了这一天,李胜元跑了多少趟西安铁路局?从“客运列车停运”的焦急,到“反复对接争取”的坚持,再到“确定开通”的喜悦,他全程跟进,终于让定边人实现了“早上喝羊汤、中午逛长安”的梦想。而总投资8.9亿元的4C民用机场,2024年8月开工时,工地上挂着的“圆定边人蓝天梦”的横幅,更是他对百姓的承诺——未来,定边人从家门口坐飞机去远方,再也不是奢望。
  “孩子能就近上好学校,老人看病不用跑远路,这才是真幸福。”李胜元常说,教育、医疗是百姓的“心头秤”,必须端平、端稳。2023年以来,定边10所新学校拔地而起:幼儿园的滑梯亮闪闪,小学的操场绿油油,特教学校的爱心教室暖融融,“入园难”“大班额”的愁云渐渐散去;投入9.15亿元的县医院新院区,病房宽敞明亮,设备先进齐全,以前要去榆林、西安看的病,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中医院国医馆里,老中医的推拿手法很地道,妇幼保健院的搬迁改造也在推进——“娃上学近了,我看病方便了,这日子更好了!”家住东正街的张阿姨笑着说。
  老定边人都晓得,县城图书馆小得转不开身,人民剧院成了危房。李胜元调研时,听到百姓的遗憾,他几次组织专题论证,提出:“要让老城有文化味儿,让百姓有精神栖息地!”如今,鼓楼东北角的文化馆正在勘察设计,9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容纳800人的多功能厅能看秦腔,文化展览馆能赏非遗,地下停车场还能解决“停车难”;旧县宾馆拆了,要改建成6230平方米的新图书馆,以后老百姓能在书海里“遨游”;老人民剧院加固后即将变身城市展厅,非遗展、艺术展一场接一场——未来,这里将成为定边人最爱来的“城市会客厅”,老年人晒着太阳拉家常,年轻人打卡看展览,文化的烟火气,正让老城焕发生机。
  作为陕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李胜元的履职从来不限于定边。他带着对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接地气、有分量”:支持定边民用机场建设,是为了打通区域发展“空中通道”;推动八里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为了守护黄河生态、保障百姓安全;建议启动康岔遗址考古,是为了留住定边的历史根脉;主张延伸能源化工产业链、建新能源调峰电站,是为了让定边的产业走得更远;提议优化城市街道设置,是为了让基层服务更加贴心——每一条建议,都是他扎根一线的观察,都是他为地方发展的谋划。
  荞麦花海的金色会沉淀为来年的丰收,盐湖的波光也将映照出更美的蓝天。而李胜元用实干在定边大地上镌刻的答卷,却如盐湖的结晶般愈发清晰,似长城的砖石般坚实。他依然带着初心奔走在这片土地上,为“两区一中心”的蓝图添色,为“五个定边”的梦想铺路。因为他始终坚信,人大代表的价值不仅仅是身上的头衔和荣誉,更在于用每一份赤诚,为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赋予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