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人大代表赵小年

在田野上躬耕不辍

文章字数:1460 文章浏览数:
  □ 李民强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彬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彬州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小年的真实写照。近年来,赵小年始终以田野为“办公室”,从扎根田间探索推广秸秆免耕技术,到为农发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实干践行初心使命。
  开拓创新 做种植技术推广员
  2024年2月,赵小年调任彬州市农技中心,担任中心主任,这给他在农业技术领域不断攀登提供了机会。
  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是他念念不忘的课题。2024年4月,赵小年赴河北衡水参加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交流研讨活动,了解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做好耕地保护的相关措施。为了打消群众顾虑,赵小年决定从示范做起。2024年秋播时,他引导永乐、太峪、水口、新民四户种植户试点免耕种植小麦,结果令人惊喜:在播期降水稀少的条件下,秸秆覆盖免耕播种出苗率比常规田块高出20%,苗齐苗壮苗匀;春季持续干旱情况下,土壤相对含水量较常规田块高12%。
  今年2月,赵小年组织开展了彬州市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交流会,将衡水交流会上学习掌握的情况、去年秋播情况分别向全市种粮大户、群众代表进行介绍,推动彬州市新技术的应用。春播时,他在太峪镇、义门镇、北极镇等5个镇推广免耕种植技术,累计面积达5000余亩,抗旱保苗增产效果显著,新的技术惠及了彬州老百姓。
  5月27日,彬州市新民镇东新村和太峪镇寺家庄村迎来了一拨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这次专程来观摩膜下滴灌和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观摩现场,看到地里秸秆覆盖,地面虽然杂乱,看起来不整齐,但田里的玉米苗长势整齐,个个都很壮实,让从事教学研究的30多名师生眼前一亮,他们对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节省成本、抗旱保苗、绿色低碳的农业生产方式给予充分肯定。免耕播种,与传统耕作相比,这项技术不仅省下一次土地深翻工序,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能保墒抗旱。赵小年的探索无疑给西农大师生的教学研究提供了范本,也为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操作带来了“冒着热气”的实验素材。
  忠实履职 做农户贴心代言人
  “人大代表不是荣誉,而是替群众说话、帮群众办事的桥梁。”当选彬州市第二届人大代表后,赵小年把履职融入日常——他的包里总装着一本民情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农户的诉求:“免耕农机不够用”“农技培训次数少”“秸秆利用率低”……每一条都标着日期和农户姓名,解决了就打个勾。
  虽下乡忙的事挺多,但赵小年坚持按时去他所在选区义门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工作,把代表联络活动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服务群众。
  5月20日,在进驻义门镇中心代表联络站时,看到群众揪心于持续干旱天气下的玉米种植,赵小年拿出早早准备的“彬州市旱地小麦、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技术”和“彬州市旱地玉米春季深翻造墒覆膜保墒技术”的总结讲稿,讲概要,讲要领,讲效果。具体的实例摆在眼前,群众们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向赵小年了解这方面的种植技术,努力让自家的薄田变成高产田。
  履职人大代表的三年里,他总关注着农村农业发展:针对农村污染问题,建议“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力度和进程”;针对提高粮食产量,建议“加快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建设高标准农田”;针对产能交易,建议“支持彬州市列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县(市),加强指导支持用地指标产能指标包装项目”;针对农村废弃村庄资源荒废,呼吁“推进全市农村废弃村庄全地类综合治理”;针对部分土地利用率低,呼吁“促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针对土地肥力保护,建议“推广秸秆覆耕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色可持续转变”。6条建议中,有5条已落地实施。“赵代表懂农技、知农情,我们有啥困难找他,准能有回音。”这是农户们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