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分组审议省政府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激活资源 破局增收 把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长势”

文章字数:937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记者 王晓辉)9月23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分组审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全省各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面部署、系统推动“三农”工作;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方面协同发力,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全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了新发展,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报告显示,我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设立,全省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登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万个,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8万个,基本实现涉集体经济行政村(社区)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省集体土地2.22亿亩;集体资产2530.2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07.28亿元,确权到村集体的扶贫(衔接)项目资产896.30亿元。
  我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基础有成效,但还存在农民群众的依靠思想多、创业意识少,开展工作的行政方式多、市场意识少,生产经营单打独斗、经济合作少。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明确主体是农民,成份是集体,方式是合作,产业是基础,质量是保证,底色是绿色,监管是服务,拓展是实干,以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省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和经营性财产参股等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混合经营”等方式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三产融合、资源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等业态为支撑的发展路径。汉中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民宿旅游,实现以产业兴“业”;安康支持村集体建设社区工厂,渭南支持村集体投资农业设施、加工企业等,推动因地置“业”;宝鸡支持村集体盘活撂荒地,发展粮食生产托管,全省5943个村通过居间服务壮大集体经济,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创新运营模式,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规划布局,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联合发展平台,探索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发展路子。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产业,包括农业中介、冷链仓储、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的收入。要持续加强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指导,落实落细党中央和省委相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指导各地落实好法律规定,不断增强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