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评议新机制 站所服务提质效

——大荔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基层站所人大代表评议工作侧记

文章字数:2498 文章浏览数:
  □ 马旭光
  “空调终于能全天运转了!”8月,大荔县段家镇育红村村民指着稳定运行的电器感慨,对当地供电所的服务效率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源于大荔县人大常委会今年全面开展的基层站所评议工作。截至今年8月,县人大常委会已指导各镇(街道)人大累计评议基层站所218家,推动整改问题657项,群众满意度达92.6%,以制度化监督推动基层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为全省深化“三个年”活动提供了鲜活样本。
  构建“人大监督+纪检监察”协同机制
  基层站所是服务群众、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但长期以来普遍面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的难题。如何有效激活基层治理效能,打通服务群众的“中梗阻”?县人大对此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深化“三个年”活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关键抓手。县人大立足县域实际,锚定省委、市委、县委“三个年”活动部署,在2023年全域营商环境评议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出台《关于组织人大代表评议镇(街道)基层站所的意见》,创新构建“人大监督+纪检监察”协同机制。该机制以“站所全覆盖、代表全参与、内容全方位”为核心评议模式,在每个镇(街道)精心组建“人大代表+纪检干部”联合工作组。通过“听汇报、看实况、查台账、访群众”四维监督体系,精准对焦基层站所治理顽疾。在东城街道,联合工作组邀请家长代表走进校园食堂,从食材采购到烹饪出餐全程监督;韦林镇派出所依托“老李调解室”,在人大代表与纪检干部的协同跟进下,高效化解多起群众矛盾纠纷。
  实行阶段闭环管理机制
  县人大建立“自查自纠、视察调研、评议测评、整改落实”四阶段闭环管理机制。自查自纠阶段,主动揭短,查摆问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各站所重点排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形成自查自纠报告,并同步报送监察组备案,主动接受监督。两宜镇供水站针对夏灌供水不稳问题,组建党员抢修队加强泵站巡检和夜间巡查,保障高峰期灌溉用水。视察调研阶段,深入一线,精准把脉。联合工作组按“四不两直”要求暗访服务窗口、民生项目,重点核查“审批慢”“吃拿卡要”等作风问题。评议测评阶段,公开透明,民主评议。以“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级评价无记名投票。评议后的双泉财政所,推行一事告知立即办理、AB岗、限时办结、上门送卡送政策等一系列惠民活动,社会效果反响好。整改落实阶段,压实责任,标本兼治。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三单管理制度,对整改措施、整改进度、整改成效进行动态跟踪和量化评分。西城街道在推动东七道路提升改造工程中,在公告栏公示整改对比图,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让群众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的变化和整改的成果。范家镇供电所针对群众集中反映的夏季用电高峰期电压不足、水泵带不动等问题,向上级电力部门争取支持,为范家、南干、北干、西岐、西寺子、营田等6个村新上配电变压器7台,并对相关线路进行了升级改造,解决群众“低电压”问题。
  建立评议督导机制
  为防止评议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县人大创新推出“领导包片+四不两直+问题闭环”督导机制。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县纪委监委相关领导分片包联全县17个镇(街道),每位领导负责联系指导数个镇的评议工作。包联领导定期下沉一线,不仅听取汇报,更注重实地了解评议进展、协调解决困难、传导工作压力,确保评议方向不偏、力度不减。同时县人大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督导组,严格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随机抽查和暗访督导。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点对点”反馈,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极大激发了各镇(街道)抓好评议工作的责任感和“比学赶超”的内生动力。
  协同评议激发基层治理新效能
  大荔县创新探索的“人大+纪检”协同评议基层站所机制,为群众解决了一些紧要实事,查出了一些问题短板,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人大代表与纪检监察的联动监督,有效提升了基层站所的服务效能和工作作风,通过与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进站活动及全省新建立的街道议政会等履职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基层监督治理新格局,特点和成效显著。评议机制设计科学严谨。采用“会前调研+现场评议+总结提升”的闭环模式,并引入“人大+纪检”联动机制,旨在通过人大监督与纪检监察的协同发力,靶向整治基层站所存在的作风问题;评议过程深入扎实。人大代表会前聚焦群众关切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在评议中结合日常调研和群众反馈,围绕服务态度、办事效率、政策落实、民生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提问,站所负责人需逐一解答并提出改进措施。联络站成为前沿阵地。人大代表通过联络站日常接待选民、走访调研收集民意,并有效转化为评议的具体内容和依据。在许庄镇的代表评议活动中,代表们结合调研和群众反馈,对基层站所精准把脉,既肯定成绩,也直指问题。街道议政会成为监督新力量。6月,大荔县东城、西城街道第一届议政代表会正式运行,这一新平台迅速融入监督体系。议政代表来源广泛,为评议提供了丰富视角和广泛民意基础。西城街道议政代表反映仁厚社区农贸市场存在占道经营和卫生问题后,市场监管所通过增派巡查力量等措施,使市场秩序和环境卫生显著改善。站所服务意识显著增强。评议的压力传导,促使各基层站所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下寨镇卫生院在评议后优化服务流程,为辖区内群众提供免费救护车转诊服务;冯村镇卫生院新增设病床30张,有效缓解了住院压力。办事效率大幅提升。流程优化、作风转变带来了效率革命,“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成为常态。双泉财政所推行高效便民措施后,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反馈“以前跑几次,现在一次成”“材料更清楚,流程更透明”。业务实绩更加突出。下寨镇派出所将评议压力转化为提升业务能力的动力,近两年来持续保持破案率100%,辖区治安状况明显改善,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沟通渠道更加畅通。评议机制本身就是一个制度化、常态化的沟通平台。群众通过人大代表、纪检干部,有了更直接有效的渠道反映诉求、提出建议。各站所也通过评议,更精准地把握了群众的需求和期盼。
  如今的大荔县,基层站所的面貌焕然一新,逐渐成为感知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前沿阵地”和“暖心驿站”。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实实在在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