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情日记”到“民生清单”

——商南县金丝峡镇人大“送医送法”让服务直抵村民心坎

文章字数:1024 文章浏览数:
  □ 刘岛 陈颖蕊
  7月18日清晨,商南县金丝峡镇西湾村文化广场已排起长队。“听说县医院专家来做B超,赶紧带老伴来看看!”村民王大爷和老伴满脸期待。这场由金丝峡镇人大主席团牵头,联合县人社局、县医院、金丝峡镇各政法单位共同开展的“送医送法”活动,让宁静山村热闹如集市。医院专家问诊、政法干警普法、银行职员办卡,一项项惠民服务送到群众跟前,正是金丝峡镇人大主席团依托代表联络站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
  联络站当“哨点”,呼声落地快。“西湾离镇远,老人看病难、办事难、咨询难!”今年5月,西湾村代表小组的“民情日记本”上,这条诉求被县人大代表、西湾村支部书记段来林当场接办。根据县人大“双岗双建”的要求,西湾村的县、镇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活动,收集村民“心里话”,梳理成“民生清单”,形成“收集—交办—督办—反馈”闭环。针对“看病远、政策不清”等高频问题,镇人大主席团“回娘家搬救兵”,利用县人大“五下基层”活动,让“家门口的服务”从计划变为现实。
  代表做“跑腿员”,地头听需求。活动现场,段来林忙得脚不沾地:做B超、做心电图排队太长了,赶紧搬来板凳让大家坐着等;张大爷的儿子骑摩托车跟小车碰了,扶着到交警宣传台问问怎么处理;好几名村民的社保卡放的找不着了,领着过来重新办卡……
  今年以来,金丝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展“敲门行动”,分片包户走遍各组。带着泥土气的需求,成了活动精准服务的“指南针”。“脚沾多少泥,心里就装多少事,群众开口就得有动静!”镇人大代表张永才道出心声。
  实事暖民心,笑脸映出获得感。义诊区,68岁的刘大叔递过片子:“大夫,老腿疼十年了!”专家边检查边叮嘱:“别干重活,镇上药房就能取药。”银行职员教村民查社保,政法干警摊位前民法典被翻卷了边,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咨询不断。
  当天,300余名群众做了B超、心电图以及中医诊疗等;50余名村民拿到新社保卡;500多份法律资料被“抢”空,10余人次咨询解了心结。“不用跑县城,病看了、卡办了,比送米送面还贴心!”村民的笑声里满是满意。
  这场活动的背后,是金丝峡镇人大主席团以人大代表联络站为纽带,串起民心与服务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县人大“规范落实年”实施方案的重要措施。下一步,金丝峡镇人大主席团将继续擦亮人大代表联络站“履职窗口”,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让人大代表与群众走得更近、联系更紧,围绕群众需求清单,常态化开展“送法、送戏、送技、送医、送教”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的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