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人大以“335”工作法推动备案审查提质增效

文章字数:1322 文章浏览数:
  □ 满赤峰 王莹
  近年来,泾阳县人大常委会主动适应新时代备案审查工作新要求,深入贯彻省市人大备案审查规定,强化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全力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取得新成效。2022年以来,依法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27件,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10件,工作经验在2024年全省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上书面交流。
  突出“三个环节”,增强监督刚性。始终把备案审查作为人大监督的重要内容,出台《泾阳县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强化备案、审查、纠错全链条约束。一是突出“有件必备”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将县监委、法院、检察院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范围,实现“一府一委两院”全覆盖,正在探索推动备案审查向街镇一级延伸。坚持年初走访提醒、年中检查督促、年末通报情况,推动形成报备共识。二是突出“有备必审”全覆盖。制定备案审查工作流程图,实行统一受理、分工负责、依法审查,由法工委初审后,分送相关工委审查。对疑难复杂文件,组织联合审查,邀请法律顾问及部门现场论证,确保审查质效。三是突出“有错必纠”全覆盖。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审查机构与制定机关联系沟通,法工委提出审查意见,督促修改或废止,2022年以来纠正规范性文件2件,坚决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注重“三个结合”,提升审
  查质效。坚持将法律法规、文件规定与实践探索相衔接,创新工作方法,贯通融合做“加法”,释放“1+1��2”的监督效果。一是坚持“主动审查+依申请审查”。实行“法工委总审、相关工委主审”双重主动审查机制,依法及时受理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等提出的审查要求。2022年,主动审查中发现《泾阳县学生小饭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违法设定行政许可,通过电话沟通、组织座谈论证,最终制定机关予以纠正。二是坚持“事后审查+事前把关”。严格依法开展事后合宪性、合法性、适当性审查,积极探索前置审查,实现关口前移。2024年,县政府拟出台《泾阳县县城规划区个人建房管理办法》,县人大常委会主动参与调研及草案意见征集,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有效促进文件依法规范出台。三是坚持“日常工作+专项督查”。加强对制定机关日常督导,年中开展专项督查,不定期开展专项清理,全面提升监督质效。2024年,专项督查中发现《泾阳县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费用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存在与上位法不一致情形,现场进行反馈,最终该文件予以撤销。
  健全“五项机制”,夯实制度保障。扭住“制度”和“能力”两个要害,多管齐下、协同发力,保障备案审查工作规范管理、长效运行。一是落实协调联动机制。成立县人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领导小组,统筹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及镇街人大的联系沟通和工作督导,推动备案审查常态化。二是落实目录报送机制。督促制定机关每年1月31日前报送上年度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废止目录,通过“条目式”管理,增强可追溯性和报备意识。三是落实工作通报机制。每年召开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座谈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交流经验;定期通报“一府一委两院”报备情况,规范报备行为,激发工作主动性。四是落实责任追究机制。针对迟报、漏报、不报等情形,视情况责令整改或通报批评,增强制度约束力。五是落实专项报告机制。自2022年起,县人大常委会每年12月听取和审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报告,加强信息公开,更好推动备案审查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