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人大:推动审议意见从“纸面”落到“地面”

文章字数:1132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牛甜甜)为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提升监督质效,鄠邑区人大常委会实施审议意见监督闭环管理,聚焦审议意见形成前、中、后三个阶段,抓好前期调研、会议审议、跟踪监督等“三步骤”,真正让人大审议意见办理从“纸面”落到“地面”。
  扎实调查研究,让审议意见有支撑。审议意见的形成必须以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为前提。近年来,鄠邑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守正创新,改进视察调研方式方法,探索形成1个方案、2类表格、N个转换渠道的“1+2+N”工作法,有效提高调研质量。“1个调研活动方案”明确了调研组人员、工作重点、开展方式等内容,确保专项调研主题清晰、有序开展;“2类表格”包含问卷调查表和视察调研活动汇总表,问卷调查的方式拓展了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汇总表让调研活动真实客观、有迹可循;“N个转换渠道”将调研情况转化为调研报告、审议意见、参阅资料等形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运用“1+2+N”调研工作法,区人大常委会掌握全面、详实的工作情况,为下一步研究审议相关工作报告、出台审议意见提供有力支撑。
  抓实审议过程,让审议意见有质量。审议意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效果,鄠邑区人大常委会着重在“实”“准”“严”上下功夫。审议发言要“实”,将人大常委会上审议的“一府一委两院”相关工作报告提前一周书面送至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便提前熟悉、有效发言;会上采取重点发言和各抒己见相结合的方式,让组成人员敢讲真话、畅所欲言,把群众的意见和期盼,真切地反映到审议意见中去。整理归纳要“准”,区人大相关专委(工委)对常委会会议上组成人员、列席人员所提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整理、科学归纳,形成重点突出、准确鲜明的审议意见。审核把关要“严”,审议意见初稿经由各专委(工委)主任、常委会分管领导审核后,最后由常委会主任审定签发;由“审议发言”转化为“审议意见”的过程严格落实“三审三校”制度,确保文字无误,提出的观点鲜明真实、符合区域实际和群众期盼。
  做实跟踪监督,让审议意见有实效。鄠邑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好审议意见交办、督办、落实“三个关口”,着力写好监督“后半篇文章”。及时交办。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后一周之内,将形成的审议意见当面向承办部门进行交办,明确问题清单和贯彻落实时限,并告知“一府一委两院”及其部门对消极办理或拖延不办的责任追究,切实增强人大监督刚性。有力督办。意见交办后,由区人大常委会分管副主任牵头,相关专委、工委具体负责,采取电话督促、实地视察、收集意见贯彻落实情况报告等方式跟踪办理进度,确保审议意见限期落实到位。跟踪落实。2024年以来,该区人大常委会对于交办的审议意见,限期三个月整改落实后,再次上会听取相关部门对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切实提高承办单位重视程度和办理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