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县人大代表李建龙
用心用情办实事 实干为民展风采
文章字数:1443
文章浏览数:
□ 杨亚芳 齐薇
人很普通,但藏热心;事很平凡,却赢人心。太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靖口镇水蒿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建龙心系群众冷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被村民称为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倾听群众心声,认真履职尽责,全面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是百姓心中解民忧的“好代表”。
履职尽责践承诺做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代表联络站站长,他加强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严格按照“四有”标准、“四项制度”升级村级站点,让“小站点”发挥“大作为”。每年组织驻站县、镇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通过参观林麝养殖基地、美丽庭院示范点、红军标语纪念馆、视察项目实施进度等形式,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增强素质。人代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关于加大林麝养殖扶持力度、加快水毁桥梁道路修复进度、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效益等意见建议得到承办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府出台扶持林麝养殖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林麝产业提档升级步入“快车道”;灾后重建热火朝天,垮塌桥梁抓紧施工,水毁道路短期通达;特色产业势头良好,村级集体经济连年步入全县第一方阵。
不忘初心强本领做群众的贴心人
担任代表四年以来,他坚持学习宪
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常态化组织村两委党员干部、村选区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学习、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积极参加县、镇人大组织的各类调研、培训活动。对于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家庭不和,他援引法律政策,辨事明理,耐心调解;对于涉及耕地保护、宅基地腾退、林权制度改革,他吃透文件规定,大会讲、小会说,引导群众顾大局,明大势,舍小利,尽义务。他自觉坚持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作用,带头接待群众来人来访,协调解决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访贫助困解难题、民生实事现场协调督办、化解矛盾纠纷10余次30余件,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厚的为民情怀履职尽责,充分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防汛一线勇担当 做群众的帮困人
去年该村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路断桥塌,电讯中断。他第一时间排查险情、转移群众,联系挖掘机清淤、储备物资,和镇包村领导及一位群众三人徒步20公里将100公斤重的发电机抬回了村里,让村民看到抢险救灾、突破难关的希望。天气好转后,又及时组织村两委、县(镇)驻村(包村)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安全巡查、汛后救灾清理工作……他为村里群众忙碌奔波,却顾不上修缮自家因暴雨严重损毁的林麝圈舍。作为人大代表、村支书,他常告诉村干部:“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宁可‘防空’,不可‘空防’,才能让村民不遭罪、少遭罪,真正对人民群众生命负责,这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做到的。”
壮大产业促增收 做群众的带头人
李建龙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说:“村民选咱当代表,咱就要切实为村民办点实事,群众的满意度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立足水蒿川村实际,他看准林麝养殖,但林麝养殖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不少村民望而却步。为了打消村民养殖林麝的顾虑,李建龙拿出自己先前创业攒下的100万元全部投入,带头建起了林麝圈舍。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建成林麝养殖三期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50.5万元,有效辐射带动30余户群众建圈养殖林麝,全村林麝存栏量在500只以上,蓬勃发展的村集体经济让全村群众受益颇丰。
建设民宿产业园,是李建龙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他以实干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人很普通,但藏热心;事很平凡,却赢人心。太白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靖口镇水蒿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建龙心系群众冷暖,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被村民称为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倾听群众心声,认真履职尽责,全面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是百姓心中解民忧的“好代表”。
履职尽责践承诺做群众的代言人
作为代表联络站站长,他加强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严格按照“四有”标准、“四项制度”升级村级站点,让“小站点”发挥“大作为”。每年组织驻站县、镇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以及驻村工作队、村民代表,通过参观林麝养殖基地、美丽庭院示范点、红军标语纪念馆、视察项目实施进度等形式,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增强素质。人代会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关于加大林麝养殖扶持力度、加快水毁桥梁道路修复进度、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效益等意见建议得到承办部门高度重视,县政府出台扶持林麝养殖三年行动方案,推进林麝产业提档升级步入“快车道”;灾后重建热火朝天,垮塌桥梁抓紧施工,水毁道路短期通达;特色产业势头良好,村级集体经济连年步入全县第一方阵。
不忘初心强本领做群众的贴心人
担任代表四年以来,他坚持学习宪
法、代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常态化组织村两委党员干部、村选区人大代表开展集中学习、政策宣讲、法律宣传,积极参加县、镇人大组织的各类调研、培训活动。对于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家庭不和,他援引法律政策,辨事明理,耐心调解;对于涉及耕地保护、宅基地腾退、林权制度改革,他吃透文件规定,大会讲、小会说,引导群众顾大局,明大势,舍小利,尽义务。他自觉坚持代表联系选民制度,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民意窗”“连心桥”作用,带头接待群众来人来访,协调解决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开展访贫助困解难题、民生实事现场协调督办、化解矛盾纠纷10余次30余件,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厚的为民情怀履职尽责,充分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防汛一线勇担当 做群众的帮困人
去年该村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路断桥塌,电讯中断。他第一时间排查险情、转移群众,联系挖掘机清淤、储备物资,和镇包村领导及一位群众三人徒步20公里将100公斤重的发电机抬回了村里,让村民看到抢险救灾、突破难关的希望。天气好转后,又及时组织村两委、县(镇)驻村(包村)干部、党员群众、志愿者,开展安全巡查、汛后救灾清理工作……他为村里群众忙碌奔波,却顾不上修缮自家因暴雨严重损毁的林麝圈舍。作为人大代表、村支书,他常告诉村干部:“自然灾害难以避免,但宁可‘防空’,不可‘空防’,才能让村民不遭罪、少遭罪,真正对人民群众生命负责,这是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做到的。”
壮大产业促增收 做群众的带头人
李建龙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他说:“村民选咱当代表,咱就要切实为村民办点实事,群众的满意度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立足水蒿川村实际,他看准林麝养殖,但林麝养殖投入成本大、风险高,不少村民望而却步。为了打消村民养殖林麝的顾虑,李建龙拿出自己先前创业攒下的100万元全部投入,带头建起了林麝圈舍。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建成林麝养殖三期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50.5万元,有效辐射带动30余户群众建圈养殖林麝,全村林麝存栏量在500只以上,蓬勃发展的村集体经济让全村群众受益颇丰。
建设民宿产业园,是李建龙打造乡村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他以实干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彰显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