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监督“触角”延伸到营商环境一线
——南郑区人大常委会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侧记
文章字数:1815
文章浏览数:
□ 李 靖
全面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人大探索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有力抓手。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优势,聚焦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在区内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所在的32家企业(单位)设立并用好营商环境监测点,帮助区“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群众的期盼和诉求,发现制约营商环境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通过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分类处置“四张清单”交办督办和评价反馈工作机制,有效纠治侵害企业利益、干扰企业经营、破坏市场秩序行为,让监督直达营商环境一线,不断巩固和拓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成果。
拓展履职载体
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最熟悉本区域、本行业的情况和问题,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践行者和宣传者,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到底怎么样,企业和群众最有感触,最有发言权。为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大代表在营商环境监督方面的作用,以代表之力持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优势,围绕代表依法履职作用发挥这个主线,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拓展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平台载体,在全区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充分发挥代表监督作用,让代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履职效能,提升监督质效,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
延伸监督触角
搭建政企服务新渠道
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确定区内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所在的32家企业(单位)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由区人大常委会统一授牌。32家企业(单位)内的33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担任各营商环境监测点监测员,由区人大常委会颁发聘书。监测点主要从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审批工作是否快捷、监督执法是否规范、主动服务是否精准、办事服务是否高效、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六个方面进行监测。进一步延伸监督链条,让监督直达营商环境第一线,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企沟通服务新渠道,收集、反映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更加主动地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四张清单”督办
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实行意见清单、交办清单、督办清单、反馈评价清单“四张清单”交办督办和评价反馈机制。要求镇(街道)人大加强与辖区内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和监测员的沟通联系,定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关切的问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线索及时协调处置,对在镇(街道)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和线索,限期予以解决并答复人大代表;对在镇(街道)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线索,由区人大常委会转交区“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单位限期办理并答复人大代表,或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组织视察、专题调研、提出询问。办理结束后,由人大代表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以来,各监测点收集涉及道路配套硬化、生产场地扩建、企业融资纾困、加大对外招商宣传力度、提升非遗小镇知名度、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意见建议。汉中市人大代表、南郑区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员宋伟向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所在镇人大反映在“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之行汉中站推介期间订单暴增,企业仓储库房有限、物流运输量激增、生产原料不足、各环节力量薄弱等问题突显,亟待解决。镇人大根据营商环境监测问题线索工作机制迅速收集整理问题并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立即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和服务机构深入企业,现场协调处置。经过努力,全镇累计开通物流运输车辆350多台次,组织交警和交通协管员290余人次,动员商品打包配送志愿者近3000人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将企业的巨大订单转换为消费者的良好体验和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南郑区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员冯翰超建议硬化提升南郑区汉绿洲蛋鸡养殖合作社道路,方便产品及原材料进出。镇人大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申请产业发展资金,硬化合作社通往主干道砂石路300多米,加宽至4.5米,既解决了引进企业营商环境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周边群众出行压力。
通过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持续推动优化了制约营商环境在要素保障、办事效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助推全区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受到代表、群众一致好评,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全面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人大探索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有力抓手。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优势,聚焦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在区内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所在的32家企业(单位)设立并用好营商环境监测点,帮助区“一府两院”及其部门及时了解企业、群众的期盼和诉求,发现制约营商环境的矛盾问题和短板弱项,通过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分类处置“四张清单”交办督办和评价反馈工作机制,有效纠治侵害企业利益、干扰企业经营、破坏市场秩序行为,让监督直达营商环境一线,不断巩固和拓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成果。
拓展履职载体
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
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最熟悉本区域、本行业的情况和问题,最能反映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践行者和宣传者,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到底怎么样,企业和群众最有感触,最有发言权。为充分发挥企业中人大代表在营商环境监督方面的作用,以代表之力持续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区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优势,围绕代表依法履职作用发挥这个主线,顺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丰富拓展人大代表闭会期间活动的平台载体,在全区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充分发挥代表监督作用,让代表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履职效能,提升监督质效,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护航助力。
延伸监督触角
搭建政企服务新渠道
南郑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实际,确定区内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所在的32家企业(单位)作为营商环境监测点,由区人大常委会统一授牌。32家企业(单位)内的33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担任各营商环境监测点监测员,由区人大常委会颁发聘书。监测点主要从政策宣传是否到位、审批工作是否快捷、监督执法是否规范、主动服务是否精准、办事服务是否高效、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六个方面进行监测。进一步延伸监督链条,让监督直达营商环境第一线,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政企沟通服务新渠道,收集、反映企业和群众对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更加主动地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企业和群众满意度。
“四张清单”督办
优化营商环境新举措
营商环境问题线索实行意见清单、交办清单、督办清单、反馈评价清单“四张清单”交办督办和评价反馈机制。要求镇(街道)人大加强与辖区内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和监测员的沟通联系,定期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关切的问题,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线索及时协调处置,对在镇(街道)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和线索,限期予以解决并答复人大代表;对在镇(街道)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线索,由区人大常委会转交区“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单位限期办理并答复人大代表,或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组织视察、专题调研、提出询问。办理结束后,由人大代表对办理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设立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以来,各监测点收集涉及道路配套硬化、生产场地扩建、企业融资纾困、加大对外招商宣传力度、提升非遗小镇知名度、加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意见建议。汉中市人大代表、南郑区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员宋伟向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点所在镇人大反映在“与辉同行阅山河”陕西之行汉中站推介期间订单暴增,企业仓储库房有限、物流运输量激增、生产原料不足、各环节力量薄弱等问题突显,亟待解决。镇人大根据营商环境监测问题线索工作机制迅速收集整理问题并向镇党委汇报,镇党委立即组织相关职能单位和服务机构深入企业,现场协调处置。经过努力,全镇累计开通物流运输车辆350多台次,组织交警和交通协管员290余人次,动员商品打包配送志愿者近3000人次,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将企业的巨大订单转换为消费者的良好体验和企业实实在在的业绩。南郑区人大代表、营商环境监测员冯翰超建议硬化提升南郑区汉绿洲蛋鸡养殖合作社道路,方便产品及原材料进出。镇人大高度重视,积极协调,申请产业发展资金,硬化合作社通往主干道砂石路300多米,加宽至4.5米,既解决了引进企业营商环境的问题,同时也缓解了周边群众出行压力。
通过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持续推动优化了制约营商环境在要素保障、办事效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助推全区营商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受到代表、群众一致好评,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