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人大代表康文军

用实干笃行书写履职答卷

文章字数:1515 文章浏览数:
  □ 苏通彬 杜宁
 “人大代表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只有把群众的需求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才能真正践行为民初心。”定边县人大代表、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康文军始终将这句话作为履职主线,在改革攻坚一线践行为民初心,在服务群众中彰显代表担当,用实干实绩书写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
  深入一线听民声,以调研破解服务难点
  2023年7月调任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后,康文军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坐办公室听汇报”,而是带着问题深入基层。他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优势,连续两个月走访企业、社区和办事群众,梳理出“办事材料多、跑动次数多、等待时间长”等12类高频问题。在走访中,一家小微企业主反映“审批流程复杂,耽误项目进度”,让他深刻意识到:改革必须从群众最急难的问题改起。
  后续工作中,他以自己在县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的建议》为抓手,将建议办理与业务改革同步推进。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论证,他结合全县实际推动实施了审勘分离、商事登记甩手办改革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使企业项目审批效率提升了60%,将行政审批“定边速度”转变为企业群众营商环境满意度。
  聚焦民生办实事,用服务回应群众期盼
  为打造让企业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环境,康文军主动发挥代表联系群众优势,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窗口并带头现场办公,收集群众意见,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积极推行免费复印、免费刻章、免费邮寄“三免服务”和商事登记“网办+帮办代办”等模式,累计为企业和群众减负120多万元。2023年9月,一位辗转30多年无法落户的村民来到政务大厅,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向户籍窗口提交了户口办理申请。康文军得知后,立即协调公安、司法等部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开辟了“特事特办”通道,最终帮助该村民成功办理了身份证、医保和社保。此后,他推动设立常态化“办不成事”窗口,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0多件。
  2024年在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他将自己的改革思路转变成了《关于优化便民举措,推动建立政务服务回访制度的建议》,并结合本职工作,探索创新“12345”便民热线“四个务必”工作法,同步建立政务服务回访中心,对群众评价“不满意”的事项逐件回访整改。通过改革创新,定边县政务服务中心获评2024年全市五星级政务服务机构,“12345”热线考核连续6年保持全市前三。
  建言献策促发展,用实干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企业和群众的事就是代表的大事。”2024年,康文军与其他代表联合在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会议确定为议案办理。在后续走访中,当了解到一些企业项目因施工许可审批材料复杂、延误开工等情况后,他立即组织专班研究,试行推广施工许可阶段“容缺受理、分段办理、并联审批”模式,推动重大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由7个工作日缩减为1个工作日,有效保障各级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该举措被列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在助力定边县获评2024年度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县区的同时,定边县行政审批服务局也荣获2024年度全市行政审批系统改革创新工作先进集体。
  针对企业反映的“多头跑、反复报”问题,他又推动实施“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结合实际先后推出20项“一件事”改革事项,办理相关事项所需材料由30份减至7份,办理时间由最多57个工作日压缩至13个工作日,实现了从“多个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的转变。2024年定边县在全市“高效办成一件事”专项考核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改革攻坚的“行动派”到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康文军始终以代表身份为纽带,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诠释责任担当。他说:“只要群众有呼声,我这个代表就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