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批次小快灵” 助力镇级民生实事项目跑出“加速度”

文章字数:1980 文章浏览数:
  □ 高福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白河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从“小切口”入手,创新实施“多批次、小快灵”镇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民生实事更好更快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经验在全市予以推广。
  坚持谋划为先,健全“一项机制”强引领。着眼于镇级民生实事项目多为群众身边小事、急事、难事的特点,为避免每年组织一次票决不能高效回应群众呼声和诉求,推动民生实事项目早启动、早竣工、早惠民,白河县人大常委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研究,牵头制定并以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名义联合印发了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了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范围和资金来源,对项目征集、审议票决、组织实施、监督测评等环节作出了具体规定,为镇级票决制工作提供了操作规范。镇级民生实事项目,是指镇政府自主组织实施的并且当年能够完成的道路桥涵、绿化亮化、安全饮水、人居环境等民生类公共事业项目。资金来源包括向上争取资金、镇本级可支配资金和社会募捐资金等,并与乡村振兴、搬迁后扶、产业发展等政策资金相衔接。“多批次”,即依据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一般每年举行两次、闭会期间每季度举行一次主席团会议的规定,按照“每季度镇政府遴选一批、镇人大主席团初定一批,每半年镇党委审定一批、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票决一批”的思路,以四种途径征集、四次项目初定、两次审议票决、三种监督方式、两次集中测评的“44232”模式,滚动实施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及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鉴于镇级财力有限的现实情况,突出迫切性、普惠性、均衡性、公益性,遵循“求精不求多、求实不求大”的原则,遴选资金规模小、建设周期短、落地见效快的民生实事项目,确保办一件、成一件,体现了“小快灵”的特点。
  坚持民意为本,严把“四道关口”提质效。一是把好征集初定关。围绕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人居环境、交通出行等民生问题,由镇人大主席团牵头,每季度组织人大代表驻站接待选民、召开代表议事会议和走访选民等形式,广泛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推动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同时,镇政府每季度通过发布公告、热线电话、微信等途径,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最大限度扩大群众参与项目征集的覆盖面。二是把好项目遴选关。镇政府每季度对民生实事项目线索进行筛选论证,形成项目建议方案,提请镇人大主席团讨论初定后,建立候选项目库。每次镇人代会召开前,按照“急需先立、成熟先立、好中选优”的原则,确定群众呼声高、可行性较强、要素有保障的初步候选项目,经镇人大主席团讨论、镇党委审定通过后,提交镇人代会进行票决。三是把好项目票决关。镇人代会期间,针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预期成效等情况,由镇政府向与会代表进行详细说明。票决过程中,与会代表实行一人一票,按照20%至30%的差额比例从候选项目中选出民生实事项目。投票结果在会上公布,并向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把好项目测评关。在下一年度的镇人代会上,镇政府向大会报告民生实事票决项目实施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由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方式分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由大会主席团向全体代表报告,并在项目实施所在地的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公示。
  坚持效果为重,突出“三个强化”促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分片联镇包抓,定期巡回督导,协调解决重难点问题,推动镇级票决制工作落地落实。各镇党委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积极创造条件,为票决制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镇政府及时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统筹各类资源和力量,确保项目有序有效实施。二是强化监督问效。各镇人大主席团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年度重点监督任务,成立代表监督小组,实行前期问计划、建设问进度、竣工问结果、人代会满意度测评“三问一评”监督,“红黄绿”三色清单督办和聘请直接受益群众担任监督员等机制,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三是强化考核评比。将镇级票决制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红皮书”,对各镇进行考核赋分。县镇人大把代表参与票决制工作情况作为年度履职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有效激发了代表履职积极性。
  通过“多批次、小快灵”镇级票决制工作的深入实施,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热情,让民生实事项目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合民意,更好保证了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积极转变,形成了“民呼我应、民盼我为”的生动局面。2023年以来,各镇累计征集民生实事建议项目398个,提请票决候选项目175个,票决确定实施项目136个、总投资1.2亿元,促推一批诸如小水利、小村道、小桥梁、小广场、小公厕、小路灯等“民生微实事”得到办理落实,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作者系白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